我国是近视眼的患病大国,高度近视的发病率也很高。近视人群现在越来越多,但是许多人觉得近视没什么大问题,只要戴眼镜就与正常人无异,其实这种看法不完全正确。一般青少年发育成熟后,近视度数基本就不再增加。但是有少数高度近视发生的时间较早,近视度数会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加深,甚至可达2000度以上。眼底常发生多种病理改变,对患者的危害很大,甚至可以引起失明。
高度近视不单单是看不清东西,重要的是眼球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即前后径加长。随着眼球形状的变化,眼球后部的视网膜和脉络膜会受到牵拉,从而导致视网膜脉络膜变性,所以高度近视有可能发展为“病理性近视”。
病理性近视常出现眼前黑影飘动、视力突然下降或视物变色等症状。高度近视由于玻璃体发生液化,随着眼球的转动,常在眼前出现黑影飘动,就像蚊蝇在飞舞。由于眼球变大,造成对眼底视网膜不断牵拉,特别是黄斑区的小血管因牵拉等因素而破裂时,或者形成新生血管,就会造成黄斑出血,使中心视力受到很大损害。
对于高度近视朋友建议每年都应该接受一次眼底检查,而对于高危人群,至少每半年到眼科作眼底散瞳检查,查眼底的目的就是观察视网膜的变化。如果在视网膜脱离早期进行手术,在90以上,早发现、早治疗的意义重大。
“病理性近视”,屈光度(验光度数)超过600,眼球前后径不断变长,青春期前后就开始出现视力下降,近视度数增长很快,随着近视度数不断加深,眼球的许多组织结构会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高度近视有极大风险会导致病理性近视,只有去医院用仪器做个眼底检查,才能观察出眼底是否产生病变。如果没有不适感受,高度近视的朋友也需要3-6个月进行OCT复查眼底,确诊是否是病理性近视,及时发现并发症脉络膜新生血管,及时治疗。
临床表现:主要特点:1.视力下降在青春期前即已开始,持续进行性加深,发展快,青春期进展更明显,成年后稳定或相对静止。2.近视屈光度多-6D。3.眼轴明显延长,长度多与屈光度相关。4.眼底病变早期即可出现,且多进行性加重。5.视功能明显受损,远视力差,近视力亦可低于正常。视野、光觉及对比敏感度等功能多表现异常。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高度近视人群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常人,高达十倍以上。高度近视常常指的是病理性近视,其度数往往超过600度,并伴随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对于高度近视的朋友来说,即使没有不适的感受,也需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一般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OCT复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是否是病理性近视,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脉络膜新生血管,从而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如果你的情况符合以下任一情况,强烈建议你立即前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避免拖延时间。
1. 家族中有近视遗传史,这可能意味着你的近视与遗传因素有较大关联。
2. 近视度数因后天环境因素如过度近距离用眼、长期视觉疲劳等而快速增长。
3. 眼睛更容易疲劳,无法持久视物,伴随眼痛、头痛等症状,甚至出现恶心等不适感。
4. 眼前出现飘动的黑影,这些黑影的形态多样,如尘状、线状、环形等,并且可能偶尔伴随眼前闪光的感觉。明显的视力下降、视野暗影或视物变形都是需要及时关注的症状。
5. 裸眼视力严重下降,即使佩戴眼镜也可能效果不佳。如果出现严重的眼底并发症,可能会导致视力急剧丧失,这种情况尤为紧急,应立即就医。
高度近视的朋友们需要格外关注眼底健康,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视网膜问题,以保护视力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