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详情
肿瘤个体化医学论坛
第八期由陈可欣教授参与。地址为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101号,邮政编码211166,电话025 - 86868409,传真为管理登录旧版入口
中山眼科中心历史
前身是岭南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光华医学院的眼科组成的中山医学院眼科教研室,1953年组建。1965年移至现址建成眼科医院,当时住院床位122张,七十年代扩至210张,现有317张。1983年经卫生部批准更名为“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厅级建制。2001年10月,随中山医科大学与中山大学合并,更名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开药门诊暂无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地位与目标
是我国规模大的公立眼科医院,是卫生健康委属委管的眼科专科医院,是中国的世界卫生组织眼健康与视觉合作中心、中国的医学学术组织总部所在地(亚太眼科学会、亚非眼科学会亚洲办公室)。目标是全面建成世界眼科中心,以高质量发展 “123总部署”和“1411具体要求”为导向,秉承“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坚持人才团队建设、坚持化、坚持协同创新的发展战略”,在多方面实现一系列“0”到“1”的突破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联系方式
珠江新城院区地址:No.7 Jinsui Rd, Guangzhou 510623,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电话:0086 - 20 - 66618966;区庄院区地址:No.54 Xianlie South Rd。防盲治盲办公室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先烈南路54号/广州市天河区金穗路7号,邮箱:zocdpo@gzzoc.com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专家
杨扬帆主任医师,擅长青光眼早期诊断及各类型青光眼的药物、激光、手术治疗等,涉及青光眼科、特需医疗科;左成果主任医师,擅长青光眼的药物、激光、手术治疗和术后管理等,在青光眼科;凌运兰副主任医师,负责各类青光眼的诊断、药物及手术治疗等,涉及青光眼科、特需医疗科;钟毅敏副教授,在青光眼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等方面有丰富经验,在青光眼科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验光配镜中心
广州中山眼科验光配镜有限责任公司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与中心的职工共同持有和管理,以提供专业验光配镜服务和眼健康服务为主营业务。前身为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验光配镜中心,1985年成立,是我国早设立的依托眼科专科医院的视光中心之一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青年文明号评审答辩会
7月12日举行首届院级青年文明号评审答辩会,目的是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推动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引导青年弘扬“敬业、协作、创优、奉献”的职业文明精神,激发全院青年建功立业的热情,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中山眼科中心党委高度重视,中心党委书记李强以及党委办公室、医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
中山大学医科历史渊源
粤港澳大湾区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祥地和东西方文明交流碰撞融合中心窗口。1835年美国医生伯驾在广州创办眼科医局,开创中国现代西医先河,后发展为广州博济医院,奠定中山大学医科教育基础。1965年建立中山医学院眼科医院,1983年成立中山眼科中心,是我国间集医疗、教学、科研、防盲治盲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眼科中心。中山大学医药卫生相关学科水平始终位于我国“方阵”,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学科均被列为“双”建设学科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师资力量
向孟清从事分子医学,研究视网膜发育、再生和发病的分子机制等;庄菁专注眼科学,研究角膜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等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底病科
区庄院区的眼底病科是全国的眼底病科专科之一,拥有国内的多个治疗和检查平台。专家团队实力雄厚,现有以科主任马进教授引领的正高教授/主任医师团队5人、研究员2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及专科医师等13人。诊疗特色是以眼底病变精准诊治为特色,通过多种手段致力于各类眼底疾病的病因和诊治分析等。科室亮点是全国的眼底病疑难诊疗中心,患者来自全国32省市及欧美、港澳台,科室年门诊量超过8万人次,造影及相关影像检查超过4万眼次
陈可欣老师简介
媒体人、主持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有10年的电视媒体主持经历,曾先后在山西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天津卫视、上海东方卫视,CCTV中文频道参与节目录制并担任多档综艺节目主持工作。成功主持大型晚会,商务演出,新闻发布会,慈善公益晚会百余场。所在地区不限,主打行业不限,擅长领域为商务礼仪
备注: 1. 文中关于肿瘤个体化医学论坛的传真信息表述为“管理登录旧版入口”,含义可能需要进一步与相关单位确认。 2.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多个院区地址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可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核实和区分使用。 3. 各专家的擅长领域及研究方向仅为文中提及部分,实际可能更广泛和深入。 4. 文中对于医院的发展历史等内容是基于现有资料的梳理,可能存在更详细的发展细节未被涵盖。 5. 陈可欣老师在不同场合(肿瘤个体化医学论坛和媒体主持等)的关联信息文中未明确阐述,可能需要更多背景资料来确定。
术语解释: 1. 抗瘢痕化:在青光眼手术等治疗过程中,防止手术部位形成过多瘢痕组织,以保证手术效果和眼部正常功能的一种治疗措施或研究方向。 2.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一种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可用于眼部视网膜等结构的断层成像,辅助医生诊断眼部疾病,如青光眼、黄斑病变等。 3. 视网膜断层扫描(HRT):通过对视网膜进行断层扫描,获取视网膜的形态和结构信息,帮助医生检测和评估视网膜疾病,如青光眼导致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改变等。 4. 眼底荧光造影:将能产生荧光效应的染料快速注入血管,同时应用加有滤色片的眼底照相机进行拍照,以观察眼底血管的形态、血流情况等,辅助诊断眼底血管性疾病。 5. 玻璃体腔注药:将药物直接注入玻璃体腔内,使药物在眼内达到较高的浓度,用于治疗一些眼底疾病,如黄斑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