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核心制度概览
以下是医疗领域中的十六项核心制度,它们对于保障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水平、确保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1. 首诊负责制度
2.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 分级护理制度
4. 术前深入讨论制度
5. 疑难危重病例细致讨论制度
6. 死亡病例分析讨论制度
7. 危重病人紧急救治制度
8. 手术分级及分类管理与审批规程
9. 细致查对制度
10. 病历详细书写与管理制度
11. 值班与交接班规范
12. 临床用血管理及使用制度
13. 全面会诊制度
14. 医疗技术准入及监管制度
15. 医患深度沟通制度
16. 转院转科流程与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
本院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度,对每位患者的诊治全面负责,严禁推诿。首诊医师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及时确诊,合理治疗,并按要求书写病历。对于疑难重症患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并与其他科室协作,共同救治。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科主任、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及住院医师应按规定进行查房。对于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每次查房应有记录,并经治医师汇报病情。主治医师及以上级别的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出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给出治疗意见。
三、医患沟通制度
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确保医疗安全,本院制定医患沟通制度。医务人员应主动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必要的医疗信息和健康教育知识,解答疑问,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对于重要决策,如手术、特殊治疗等,应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
四、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对于疑难危重病例,本院定期组织专家进行讨论,以期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讨论应由主治医师主持,相关科室人员参加,讨论结果应详细记录,作为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
五、会诊制度
本院实行严格的会诊制度。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后,填写会诊单。应邀医师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会诊,并写会诊记录。急诊会诊要求被邀人员立即到场。对于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制定手术方案及术后观察事项。
六、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对于重大手术,本院进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讨论手术方案、术后观察事项等。一般手术也要进行相应讨论。
七、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本院实行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对于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死亡后一周内进行讨论,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医护人员参加,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八、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
对于危重患者,本院有专门的抢救制度和流程。抢救工作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抢救药品、物品、器械等应定位储存,保持完好。抢救时,医护人员要按岗定位,遵循抢救程序进行工作。记录要及时详细,用药要准确。
九、查对制度
临床科室、手术室、药房、血库、检验科等在执行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等。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有效期等。输血前要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合试验。其他科室也应根据相应要求制定查对制度。
十、其他科室查对制度
十、病历书写的基本规范及要求
一、基本要求
病历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集合,包括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病历书写是获得医疗活动相关资椐,归纳分析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行为。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通用中文和医学术语。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划去错误字词,保持原记录清晰。
二、门诊病历书写要求及内容
门诊病历内容包括首页、病历记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等。首页应包含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等。病历记录分为初诊和复诊记录,初诊记录包括就诊时间、科别、主诉、现病史等,复诊记录包括就诊时间、科别、主诉、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等。
三、住院病历书写要求及内容
住院病历包括住院病案首页、住院志等。住院志是患者入院后,经治医师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获得的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的记录。入院记录应于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等。
扩展阅读:
三原县医院是一家二级甲等国营医院,位于咸阳市三原县秦桐街。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11年创建的英华医院,现已发展成为规模较大、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院以“奉献、敬业、团结、进取”为院训,以人民健康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为宗旨,赢得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认同,铸就了新的辉煌。值得一提的是,三原县医院中的肛肠科室因其专注肛肠科疾病多年,口碑,吸引了众多患者前来就医。了解其历史和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这家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