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近视眼患者数量庞大,对近视眼的研究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近年来,角膜激光手术成为治疗近视眼的一种备受争议的方法。据英国媒体报道,由于担心患者的长期安全,医疗监督部门正在审慎考虑是否允许在医疗服务系统中进行眼部激光手术。美国的眼科杂志也指出了这种眼部手术存在一定的失败率,并可能引发并发症。
这些消息在我国也引发了广泛讨论,关于眼科激光手术的安全性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一些人分享了他们的激光手术经历,包括出现的并发症和需要返工的情况。医疗工作者则出来反驳一些研究部门的说法,并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安全性。那么,近视眼激光手术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它的和安全性如何?远期效果怎样?是否应该选择这种手术?欢迎大家共同探讨。
准分子激光手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R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K)。每种手术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对于是否适合进行准分子激光手术,也有一定的条件和限制。只有符合特定条件的人才会考虑这种手术,如年龄、健康状况、近视度数稳定性、眼部状况等。有些人因为某些原因不适合进行这种手术,如眼部炎症、干眼症、角膜疾病等。
安全性是公众关注的问题之一。从安全、简便、经济、实用等因素考虑,眼科学界普遍认为对于多数人来说,目前矫正近视的方法仍然是配戴框架眼镜。对于那些选择激光手术的患者,手术的安全性是他们关心的问题之一。
客观地说,目前的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安全性是比较高的,与早期的近视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手术相比,其安全性已经发生了显著的提升。历经数十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任何手术的都不可能是100%,激光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过度矫正或矫正不足、眩光、圆锥角膜等。
除了手术本身的风险,术后的用药和复查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部分患者手术后效果不理想或出现并发症,往往是因为没有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和复查所致。医生需要特别提醒患者注意术后事项,如避免到烟尘较大的场所、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避免眼部化妆等。手术后也需要定期检查眼睛,特别注意眼底黄斑区和周边视网膜的变化。
除了手术安全性和效果,激光手术的卫生经济学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手术费用、设备投资、运营成本等都需要考虑在内。对于患者来说,除了手术费用,还需要考虑术后的用药和复查费用。
近视眼激光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患者在选择手术时应该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效果,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术后护理和复查。也需要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考虑手术的成本和效益。准分子激光手术的价格与术式及医院选择密切相关。例如,LAISK手术的价格在不同医院差异较大,从几千元到数千元不等。但患者需注意,价格过低的手术可能存在风险。一些医院采用过时的设备或材料降低成本,技术质量难以保证,手术效果自然不理想。选择信誉良好、技术过硬的医院至关重要。
走出对激光近视手术的常见误区
近年来,我国在激光治疗近视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公众对此仍存在两极分化的看法。一方面,有人过分神化手术效果,认为激光手术能完美解决所有近视问题,但事实上,特别是对于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手术效果并非如想象的那么完美。激光手术仅是一种光学矫正,无法改变眼底的既有病变。
也有完全否定近视激光手术的声音。事实上,对于中低度近视而言,激光手术已被证实是有效、稳定和可靠的。
部分15年前接受手术的患者因技术原因需要返工。这主要是因为过去的RK手术安全性较差,且并非所有近视眼患者都适合该手术。高度近视分为单纯性和病理性两种,治疗方式有所不同。现在已有许多更先进的手术方式及设备,如个性化切削术等,使得手术效果更好,并发症更少。眼科医生的处理能力及手术技术也已明显提升,因此“返工”情况越来越少。
激光近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大大提高。患者应走出认识误区,冷静研究并科学评价此类手术。国内部分地方存在滥用技术的情况,因此患者选择手术前应慎重考虑,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及有经验医生尤为重要。
关于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简要介绍
准分子激光手术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应用于屈光手术以来,已逐渐发展成熟。与早期的角膜切开手术相比,准分子激光手术具有许多优势。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引进此技术并陆续开展相关手术。准分子激光手术通过切削角膜组织来矫正近视、远视及散光等视力问题。手术具有度高、并发症少等优点。这仅仅是一种矫正方式,并不能根治近视的病理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手术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且价格因术式不同而有所差异。手术年龄为18-45岁,且适合近视度数在2000度以下、散光在600度以下的人群。建议患者在决定手术前多咨询医生并考虑自身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