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朋友圈中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以色列一个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了一种纳米眼药水,声称只需几滴就能有效矫正近视或远视问题,似乎为人类告别眼镜带来了新的希望。
对于这一神奇眼药水的消息,眼科专家们持有不同的观点。一些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了对该眼药水的关注,而纳米技术专家则认为其技术原理上具有可行性。尽管尚未进行人体试验,但这一消息已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热烈讨论。
据《眼科学杂志》的研究估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一半人口面临近视问题。国内媒体报道的北大报告也,到2020年我国将有大量人口出现近视问题,这一问题在青少年中尤为突出。这些数据引发了人们对视力问题的极大关注。
为了更深入了解这一发明,红星新闻记者对纳米眼药水的发明者之一、眼科专家David Smadja医生进行了电话采访。David表示,他们的团队研发的Nano-Drops眼药水虽然还未完成临床试验,但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他们收到了大量的媒体采访请求和来自企业和投资者的联系。
David详细介绍了这款纳米眼药水的作用过程。他强调,这款眼药水并非用于治疗近视或远视等问题,而是辅助改变眼睛的屈光度。这一过程首先需要测量眼睛的屈光度数,并将其纠正过来。为此,人们可以使用一些可以测量人眼屈光度数的APP,这些APP可以在智能手机上使用。
David还介绍了一种激光工具,这也是他们团队自主研发的。这个激光工具可以在角膜上“印”上一个图案,与目前医院常用的治疗近视的激光手术不同,它无需去除眼睛的一部分角膜,只会在角膜表层上进行操作。这个激光工具可以很容易地连接到智能手机上,人们在家中就可以自行操作。
在完成测量和激光操作后,滴入纳米眼药水。其中的纳米颗粒会立即覆盖在激光工具印出的形状里,并改变光线进出人眼的方向,从而实现纠正视力的效果。David表示,这些步骤都非常简单易操作,无需专业医护人员,而且无需手术、没有痛苦。
对于这款纳米眼药水的可行性,有眼科专家表示持观望态度,但也有人认为其技术原理上是可行的。武汉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纳米研究联合实验室的纳米技术专家周亮教授认为,眼药水中的纳米粒子可能可以按照某种光学图案进行自组装,从而改变光的折射率,矫正视力。
除了眼科医生的身份外,David还是巴伊兰大学纳米研究所的研究员。他表示,这项发明的灵感源于一次头疼经历。当时他头疼、视力模糊,用力揉眼睛也无济于事,于是想到了用眼药水来改善视力状况的可能性。David表示自己并不近视也不戴眼镜,但他的家人中有两位患有远视问题。
虽然这项发明为人类摘掉眼镜带来了希望但David医生本人并不近视也不戴眼镜他们所做的试验均是在巴伊兰大学纳米科技高级材料研究所完成。他们目前已经对10头猪的眼睛进行了试验并证明了眼药水的有效性猪和人的眼睛类似也有近视和远视的问题可以证明该款眼药水的实际效果但这只代表了该产品的初期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才能正式推出和上市让全球的人们受益其中还需要解决许多技术问题并完成人体试验才能终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但这一创新仍给全球的近视及远视患者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和新的希望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这一产品能早日问世为人类带来福祉
记者还了解到这一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欧洲白内障和屈光外科医生学会》期刊上该论文详细介绍了研究的目的、试验方法、结果等并得出了积极的结论即使用合成纳米粒子制成的眼药水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可以用不侵入的方式纠正视力的屈光不正。
《“猪眼试验”验证新视力矫正概念可行性》
David和他的团队正在进行一项创新的视力矫正研究,他们选择了猪眼进行试验,因为猪眼与人眼结构相似。这项ex-vivo试验的结果令人振奋,在短短几分钟内,视力得到了明显的矫正,并且在至少2个小时内保持稳定。
此前,团队已经进行了许多试验,包括针对近视、远视及老花眼的研究。他们发现实施这一概念的难度并不如预期那么大,纳米粒子技术相对成熟,真正困难的是如何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确定需要多久重复这一过程。
接下来,团队计划在夏季前对兔子进行in-vivo试验,以监测一个月内兔子眼睛的状况,并确定多久需要重复滴眼药水。人体试验也已被纳入计划,预计将在明年夏季之前进行。消息传出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表示希望参与试验,包括不少志愿者和热心人士。
在国内的近视手术领域,的差异很大。市级以上的医院一般都能开展这类手术,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手术结果的却因人而异。如果手术失败,可能会导致视力未达到水平。对于考虑手术的人而言,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年龄、视力稳定性、近视度数、散光度数等。对于未满18岁的近视患者,一般建议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视力。
长期以来,高昂的医疗费用和困难的医疗获取已成为人们心中的难题。在某些情况下,随便一种疾病的治疗费用就可能达到数百甚至数千人民币。在当前的医疗体系中,相同的医疗耗材在国内的价格往往是国外的两倍。例如,2015年食管癌微创手术使用的进口手术器械费用高达2-3万元人民币,而在美国等发达,同样的器械费用仅为1万元人民币左右。降低医疗费用的道路仍然漫长。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打破高值耗材的技术垄断,提高研发和生产的自主性,并加强医疗采购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本文的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