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名称 | 成立与更名历程 | 规模 | 科室设置 | 专家介绍 | 特色服务与成果 | 行业地位 |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 1953年,由岭南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光华医学院的眼科组成中山医学院眼科教研室;1965年,移至现址正式建成眼科医院;1983年,经卫生部批准,更名为“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厅级建制;2001年10月,中山医科大学与中山大学合并,更名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 目前我国规模大的公立眼科医院,现有住院床位317张。 | 白内障科、青光眼科、角膜病科、眼底病科、眼眶病与眼肿瘤科、眼整形与泪道科、眼科急症与眼外伤科、斜视与弱视科、近视眼激光治疗科、眼免疫与葡萄膜炎科、屈光与青少年近视防控科、小儿眼病与眼遗传病科、特需医疗科等。 | 杨扬帆主任医师:擅长青光眼早期诊断及各类型青光眼的药物、激光、手术治疗等;左成果主任医师:擅长青光眼的药物、激光、手术治疗和术后管理等;凌运兰副主任医师:擅长各类青光眼的诊断、药物及手术治疗等;钟毅敏副教授:在青光眼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等方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 | 在线预约可提前确定就诊时间;中山眼科验光配镜是视光服务和眼健康管理专属部门,每年专业服务超60万人次,经营项目丰富;5G智能眼科巡诊车项目荣获多个重磅奖项;精准影像为眼科药物/器械研发“护航”。 | 卫生健康委属委管的眼科专科医院,中国的世界卫生组织眼健康与视觉合作中心,的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2024年自然指数全球眼科排名中,在健康科学和生命科学两大领域双双位列世界;1995年成为我国三甲眼科医院,是眼科学创新高地,我国大的眼科人才培养基地,具影响力的眼科机构。 |
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眼科 | - | 病区开展床位18张,普通门诊日门诊量约200人,设有10个单元教授门诊及多个专科门诊。 | 设有整形专科、干眼专科、斜视弱视专科、低视力康复专科、眼底病专科、葡萄膜炎等专科门诊;有先进的AB超检查室、眼底荧光造影室等检查室。 | 门诊出诊教授正高有万鹏霞,副高有陈婷婷等多人;现有硕士生导师2人,在职医生11人,技术员2人,护士十余人,医生中正高1人,副高4人,中级职称4人,住院医生2人。 | 具有完成眼科医疗科研和教学的人才梯队和国内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全面解决本专科的普通常见病及危、急、重病例特别是伴有全身病的眼病及复合眼外伤的诊治。 | 医学二级学科,硕士生培养点。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 | 创建于1945年;1952年因院系调整,与华山医院眼科合并成立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1976年黎勉勤教授重建眼科。 | - | 设有门诊和病房,拥有眼科诊疗中心和眼科实验室。主治斜视、近视、眼底病等多种眼病。 | 曾有郭秉宽、倪逴、蔡松年等眼科专家在此工作或担任主任,现任主任为戴锦晖教授,医生列表还有巫立珂、袁非等。 | 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拥有先进的眼病诊断和治疗仪器设备,结合临床工作进行相关研究。 | 目前是重点学科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眼科学与视觉科学系的组成部分,经过几代人奋斗,已建成诊治技术精湛、医教研全面发展的专业科室。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 | - | - | 眼科中心下设五个分支机构,分别是眼科临床部、眼科研究所、眼库、防盲办公室、眼科诊疗设备工程研究中心。 | - | 在百年传统的基础上组建“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具有深远影响。 | 是该院的金子招牌。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 创立于1952年,由我国眼科教育家果秉宽教授开创。 | - | - | - | - | 一直以来,医疗和科研水平在国内遥遥。 |
备注: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历史悠久,从早期的教研室逐步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眼科中心,其发展历程见证了我国眼科事业的进步。
- 各医院在科室设置上各有特色,涵盖了多种眼科疾病的诊治,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 各医院的专家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研究,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 部分医院在特色服务和成果方面表现突出,如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验光配镜服务和5G智能眼科巡诊车项目,体现了其在眼科服务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地位。
- 不同医院在行业地位上有所差异,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在多个方面处于国内乃至水平,而其他医院也在各自的区域或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术语解释:
- 三甲眼科医院:是我国对医院综合实力的一种评级,三甲医院代表着医院在医疗技术、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标准。
- 自然指数:是衡量全球科研机构和大学在自然科学领域高质量研究产出的一个指标,能反映机构在科研方面的实力和影响力。
- 重点学科:是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
- AB超检查:是眼科常用的检查方法,A超主要用于测量眼轴长度等,B超可用于观察眼部的结构和病变情况。
- 眼底荧光造影:是将能产生荧光效应的染料快速注入血管,同时应用加有滤色片的眼底镜或眼底照相机进行观察或照相的一种检查法,有助于诊断眼底疾病。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眼后段主要是视网膜及其神经纤维层的形态结构,用于诊断多种眼底疾病。
- 视网膜断层扫描(HRT):主要用于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等,对青光眼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OK镜:即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通过夜间佩戴改变角膜形态,从而暂时降低近视度数,提高裸眼视力。
- RGP:即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具有良好的透氧性和光学性能,可用于矫正近视、散光等屈光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