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近视眼患者数量庞大,对近视眼的研究历史悠久。近年来,角膜激光手术成为治疗近视眼的一种备受争议的方法。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由于对患者长期安全的担忧,医疗监督部门对眼部激光手术持谨慎态度。美国的《眼科学》杂志也指出了这种眼部手术存在一定的失败率及可能出现并发症的问题。
这些消息在我国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引发了关于眼科激光手术安全性的热烈讨论。一些经历过激光手术出现并发症的人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一些媒体也报道了旧式近视眼手术因技术水平限制而出现后遗症的情况。一些医疗工作者出来反驳英国研究部门的说法,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安全性。那么,近视眼激光手术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它的和安全性如何?远期效果怎样?是否还应该选择这种手术?欢迎大家探讨。
准分子激光手术,其全称应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主要包括三种术式: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R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K)。
对于是否适合进行准分子激光手术,一般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可以考虑:年满18岁以上,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强烈的摘掉眼镜的愿望;眼部没有活动性眼病;近两年近视度数稳定,每年加深不超过50度;如果佩戴隐形眼镜,需要一定的摘镜时间;经过医生检查,眼部各项指标符合手术要求。
而有些人则不适宜进行准分子激光手术,如患有眼的急性、活动性炎症,干眼症,眼睑闭合不全,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的人。
公众关注的焦点是手术的安全性。从安全、简便、经济、实用等因素考虑,眼科学界认为对于多数人来说,目前矫正近视的方法仍然是配戴框架眼镜。
客观地说,目前的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安全性是比较高的,与早期的近视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手术相比,其安全性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任何手术的都不可能是100,准分子激光手术也不例外。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过度矫正或矫正不足、眩光、圆锥角膜等。手术后应定期检查眼睛,特别注意眼底的变化。
部分患者在手术后可能会出现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这往往是因为没有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和复查所致。术后严格用药和复查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一环。手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也十分重要,如避免到烟尘较大的场所、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避免眼部化妆等。
至于眼激光手术的卫生经济学问题,则需要综合考虑手术费用、治疗效果、长期维护成本等因素。对于患者来说,选择手术还是佩戴眼镜,应根据自身情况、医生建议和经济实力来做出决策。
准分子激光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近视眼的方法,但并非人人适用。在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时,应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收益,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术后护理和复查。近年来,我国在激光治疗近视眼领域发展迅猛,但大众心理表现为两个极端。种是神化手术效果,认为激光手术可以彻底治愈近视,但事实上,手术效果并不可能一样,而且存在一定的风险。另一对立的观念是,完全否定近视激光手术,即所谓“治标不治本”,却无视另一事实:对于低中度近视而言,十多年实践已证明激光手术效果确实、稳定而且可靠。一部分15年前做过手术的患者如今确实需要“返工”,但不是所有做过手术的患者都需要。近视眼激光手术的方式和设备都有了很大改进,特别是角膜波面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性化切削术(ORK)的出现,使激光切削形状更符合光学特征,效果更好,并发症更少。目前近视眼激光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大大提高,但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同时此类手术毕竟才开展十多年,其远期效果和安全性还在进一步研究中。理性评价激光手术的效果和风险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