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店街边的验光服务基本不收取费用,无论是否在店内配眼镜。这种验光服务成本较低,主要依赖于仪器和人工操作。与之相比,医院的验光服务则需要挂号费,这无论是否配眼镜都是必须的步骤。
验光是测定视觉屈光不正的性质、度数和轴向的重要方法。主要采用主观验光法和客观验光法。主观验光法主要靠被检者的自我感觉来决定屈光不正的性质和程度;而客观验光法则通过检查者与患者的相对观察来决定。
参考资料:
关于视力矫正,首先需要了解近视的原理。近视多数是由于晶状体变厚,睫状肌痉挛导致。为了恢复视力,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如佩戴框架眼镜。框架眼镜虽然不能治疗近视,但对于裸眼视力较差的人来说,是一种必要的矫正方式。隐形眼镜也是一种选择,其中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RGP)被认为有一定的阻止或减缓近视进展的作用。
中医认为,眼睛的健康与人体精气的滋养密切相关。通过中医按摩可以疏通经络,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给,从而提升和恢复晶状体和睫状肌自身的调节能力,这被认为是从根本上提升和恢复视力的方法。
激光手术是另一种矫正视力的方法。但激光手术有相对禁忌证,如年龄在18岁以下、糖尿病患者、有眼科手术史的人群等。手术关键在于患者的配合,患者需要放松心情,不要紧张,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引导进行操作。
目前市场上还有RGP等隐形眼镜作为矫正视力的方式。RGP具有高透氧性,光学性能好,视觉效果佳,且有一定的控制近视进展作用。但RGP的配戴需要一定的规范,如清洗要用专门的护理液,不能长时间佩戴等。
《渐进多焦点眼镜与角膜塑形镜:近视控制的研究与应用》
渐进多焦点眼镜是一种特殊的眼镜,针对近视控制有其独特的功效。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我国部分学者也在这方面做出了探索。研究表明,渐进多焦点眼镜对于伴有内隐斜的近视患者有一定的控制近视进展的作用,但这种作用相对有限。内隐斜的人在看近处时调节过强,渐进多焦点眼镜通过减少看近时所需的调节来发挥作用。对于外隐斜的患者,这种眼镜不仅不能控制近视进展,甚至可能促使外隐斜加重。目前,渐进多焦点眼镜主要被应用于中老年人矫正老视。在配镜前,除了近视度数检查外,眼位的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充分评估后确定是否适合配戴。目前在我国许多地方存在过度验配渐进多焦点眼镜给学生、并夸大其疗效的现象,这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另一种值得关注的近视控制方法是角膜塑形镜,也被称为OK镜。它是一种通过反转几何设计的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通过重塑角膜表面,降低角膜的屈光力来达到矫正近视的效果。晚上配戴后,白天可以保持正常的裸眼视力,无需再戴近视眼镜。临床研究发现,长期配戴OK镜可以有效地阻止或延缓近视的进展,其减缓近视进展的有效率甚至可以达到60-90。需要明确的是,OK镜降低近视度数的作用是短暂和可逆的,一旦停戴,很快会恢复到原来的近视度数,因此需要长期配戴。其控制近视进展的机制可能与重塑角膜上皮形状和改善周边离焦作用有关。在配戴OK镜时,需要遵循一定的适应症,如年龄、角膜屈光度、角膜散光及近视度数等。与RGP相比,OK镜有重塑角膜表面的作用,可能对角膜的损伤更大,因此除了严格按照验配医生的要求进行配戴和护理外,定期的检查也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已经患上近视的孩子,我们应该注重避免其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对于尚未出现近视的孩子,预防近视的发生同样重要。预防近视及延缓近视加深的关键在于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用眼过度,减少长时间面对电视和电脑的时间,并改变不良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也是预防近视的重要手段。美国、澳大利亚的学者研究发现,每天至少2-3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可以有效缓解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对眼睛的不良影响。对于近视进展较快的人群,如果条件合适,可以考虑配戴角膜塑形镜来控制近视的进展。对于高度近视者,RGP可能是一个合适的选择。而渐进多焦点眼镜对于伴有内隐斜的近视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