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眼球的伸展也随之加剧,可能对视网膜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各类眼底病变的出现。
常见的眼底病变包括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混浊以及黄斑病变等。为了监控近视度数的发展和眼底情况,高度近视者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若突然出现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眼前有黑影或闪光感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据估计,全球近视眼患者已超过十亿。关于近视眼的治疗,尤其是角膜激光手术,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近期,英国医疗监督部门因担心患者长期安全而阻止医疗服务系统进行眼部激光手术。美国的《眼科学》杂志也报道了此类手术的失败率为1/10,而并非广告中所宣传的1/1000。这些消息引发了国内关于“眼科激光手术安全性”的热烈讨论。
准分子激光手术是矫正近视的一种常见方法,包括多种术式。其中,“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是常被提及的。它主要包括三种手术方式: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R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以及准分子激光上皮下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K)。
尽管准分子激光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矫正视力,但并非所有近视患者都适合接受此项手术。通常只有符合一系列严格条件的患者才可考虑进行此项手术,包括年龄、眼部健康状况、近视度数的稳定性等。某些特定情况下,如眼部炎症、某些全身性疾病等患者则不适合接受此项手术。
在考虑手术时,安全性是公众为关注的问题。尽管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安全性相对较高,并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但任何手术都存在风险。选择手术时,患者应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
矫正近视的方法有多种,包括佩戴眼镜、角膜接触镜以及各种手术方法。从安全、简便、经济等因素考虑,眼科学界认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目前矫正近视的方法仍然是佩戴框架眼镜。
对于那些希望通过手术矫正视力的患者,手术的安全性是他们为关心的问题。良好的手术设备、医生熟练的操作和丰富经验,以及患者的良好配合,都是保障手术高安全性的基础。术后严格用药和定期复查也是确保手术效果和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的关键环节。
部分患者术后效果不理想或出现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未能严格遵守医嘱用药和复查。医生应特别提醒患者注意术后事项。对于进行LASIK手术的患者,术后1~2小时内眼睛可能会出现酸涩、流泪和异物感,但两三小时后症状通常会基本消失。如果眼痛症状明显,应区分是眼部皮肤痛还是眼球痛,后者应立即找眼科医生处理,排除感染和角膜瓣移位可能。手术当日,如出现眼部症状,患者应该闭目休息,避免随意摘下透明眼罩,并切忌用力挤眼和揉眼。术后3天、7天、1月、3月、半年、1年需要分别前往医院复查。医生可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用药,这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医生应告知患者,手术后一周内应避免前往烟尘较大的场所,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避免眼部化妆,防止水和细小颗粒进入眼睛。虽然有些人术后第二天就恢复了正常视力,但随后的几天视力可能会有波动,而有些人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逐渐恢复正常视力。大多数人在两周内视力较为稳定,终恢复期在3至6个月之间。
关于眼激光手术的卫生经济学方面,准分子激光手术的不同术式和不同医院价格差异较大。例如LAISK手术,不同医院的收费从6000元到8000元不等,但也有只需2000元或甚至800元的。价格过低的手术可能存在技术落后或质量问题,因此选择信誉和技术有保障的大医院非常重要。
走出误区理性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在激光治疗近视眼领域发展迅速,但公众观念存在两个极端。一方面,一些人过分神化手术效果,特别是高度近视的矫正效果被过度宣传;一些人则完全否定近视激光手术。事实上,对于低中度近视,激光手术已被证明是有效、稳定和可靠的。而对于高度近视,手术要求仅仅是提高远视力,激光手术并不能改变眼底的既有病变。
一部分15年前接受手术的患者现在可能需要重新手术,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接受手术的患者都需要。主要原因在于过去的手术方式如RK手术与现在的PRK和LASIK等相比存在安全性问题。并非所有近视眼患者都适合接受RK手术。针对不同患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至关重要。近年来,激光手术的方式和设备都有了很大改进,医生的处理能力也明显提高,因此手术“返工”的情况应该越来越少。
近视激光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大大提高。患者应该走出认识误区,冷静深入地研究并科学客观地评价。还需要特别注意一些地方滥用该技术的情况。因此患者在选择手术前应慎重考虑并权衡利弊,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医生进行咨询和治疗。关于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历史和发展也在文中做了简要介绍。同时提醒已经确诊是眼科疾病的患者建议去有信誉的大型医院治疗并谨慎听取广告的建议。(以下为省略部分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