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解释:
1. 全飞秒激光手术:一种用于矫正近视的手术方式,利用飞秒激光在角膜基质层内制作微透镜,再通过微小切口将透镜取出,从而改变角膜的屈光状态,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2. 23G微切口玻璃体手术:一种眼科手术,通过较小的切口进行玻璃体的切割和相关操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可用于治疗多种玻璃体和视网膜疾病。
3.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康柏西普是一种眼科药物,玻璃体内注射该药物可用于治疗一些眼底疾病,如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来减少眼底新生血管的形成和渗漏。
4.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用于治疗玻璃体和视网膜疾病的手术,包括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等操作,旨在恢复视网膜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改善视力。
5. AcrySof Toric人工晶体矫正白内障合并散光:AcrySof Toric是一种特殊设计的人工晶体,在治疗白内障的同时,可以矫正患者的散光,提高术后的视觉质量。
6. 巩膜瓣下青光眼微型引流器植入术:一种治疗青光眼的手术,通过植入微型引流器,促进房水的排出,降低眼内压,从而控制青光眼的病情。
7.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白内障的常见手术方法,利用超声能量将混浊的晶状体乳化后吸出,再植入人工晶状体,以恢复患者的视力。
8.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用于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手术,通过不同的方法使脱离的视网膜重新贴附在眼球壁上,恢复视网膜的功能。
9. 斜视矫正术:通过手术调整眼外肌的力量和位置,矫正斜视,改善眼位和双眼视觉功能。
10.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利用激光的能量对视网膜进行光凝,封闭视网膜上的病变区域,如新生血管、裂孔等,常用于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
11. 玻璃体切割术:切除混浊或病变的玻璃体,以治疗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疾病。
12. 角膜塑形镜: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通过夜间佩戴,改变角膜的形态,暂时降低近视度数,白天无需佩戴眼镜也能获得清晰视力,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的发展。
13. ICL晶体植入:一种近视矫正手术,将一种柔软的人工晶体植入眼内,以矫正近视、远视和散光,具有可逆性、矫正范围广等优点。
14. 准分子激光:一种气体脉冲激光,其波长为193nm,可用于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的矫正手术,通过切削角膜组织来改变角膜的曲率,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15. 眼前节:指眼球前部的结构,包括角膜、巩膜、前房、虹膜、睫状体和晶状体等部分。
16. 眼底:指眼球内后部的组织,包括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乳头等结构,眼底检查对于诊断多种眼科疾病和全身性疾病的眼部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17.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一种常见的眼底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中,由于黄斑区出现新生血管,导致视网膜下出血、渗出和水肿,严重影响中心视力。
18. 青光眼: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青光眼可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等类型,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失明。
19. 白内障:眼睛内透明的晶状体出现混浊,阻挡了进入眼内的光线,导致视力下降。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摘除混浊的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状体。
20. 小儿眼科:主要研究儿童时期的眼科疾病,包括斜视、弱视、近视、先天性眼病等的诊断和治疗,由于儿童眼部发育尚未成熟,小儿眼科的诊疗具有特殊性。
21. 泪道疾病:指泪道系统的疾病,包括泪道狭窄、阻塞、炎症等,主要表现为流泪、溢泪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22. 角膜及眼表疾病:角膜是眼球前面的透明组织,眼表包括角膜、结膜、泪膜等结构。角膜及眼表疾病包括角膜炎、角膜溃疡、干眼症、结膜炎症等,可影响视力和眼部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