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的眼睛特别“透亮”,看上去像宝石一样晶莹剔透!漂亮的猫眼睛简直就是一片星辰大海,但是你造吗?猫咪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超级近视眼!
猫咪的视力只有人类的十分之一,它们能够识别10m左右的物体,而且看得还很模糊,特别是静态视力更是一般。
猫咪的视网膜里有一个叫绒毡层的细胞层,它能够让这些生物在光照较低的情况下活动。即便是只有些许微光通过视网膜,绒毡层也能够将这束光增强40左右的强度,再反射给视网膜。猫咪也是因为有绒毡层,才能够看清楚人类可视光的六分之一左右的微弱光线,从而看清黑暗中的物体。但也因为反射的光线比人类更多,所以导致视觉清晰度降低,看东西都是一片模糊。
猫咪是夜行性动物,所以它的晶状体和角膜比较发达,能够将更多的光线引入眼球,但晶状体的发达,使得眼球晶状体和角膜的屈光度偏高,所以猫咪基本都是近视眼。
猫咪的动态视力很,距离猫咪75cm左右的物体是猫咪看得为清楚的,按我们的说法,猫咪就是个超级大近视眼,但这是猫咪追逐猎物为合适的距离。猫咪的眼睛对于运动的物体具有非常的视力,如果物体的移动速度为1秒15~60度左右的话,猫咪的眼睛会更加容易捕捉到,而这个速度大概跟老鼠和壁虎的移动速度差不多。但是猫咪对于移动缓慢或静止的物体识别能力就比较差了,像那种一秒只移动几度的物体,对于猫咪来说看上去就像是静止不动的一样。
猫咪的视网膜和色彩分辨能力也较差,人类的眼睛能够分辨各种各样的色彩,猫咪的眼睛在这点上就比不上人类的眼睛。人类的眼睛可以识别出彩虹的所有颜色,猫咪可以识别从蓝到绿之间的色彩,但是识别不出红色。也就是说猫粮那看起来很诱人的颜色对于猫咪而言是画蛇添足的,可能只是做给我们人类看的吧。猫咪识别黑白颜色的杆状体细胞要比人类多,所以人类很难在黑暗中寻找出物体,而猫咪却可以较为清楚的分辨出来。
猫咪的视野范围要比人类的宽上一些,一只眼睛能看到的是单眼视野,两只眼睛的是双眼视野,将单眼视野和双眼视野的范围合在一起,就是整体视野。而猫咪如果是斜视的话,整体视野当然还是有的,只是双眼视野是不是还能看清就不太好说了,肯定会有一部分视野缺失。因此如果猫咪有斜视的话,就会难以把握准确跟物体之间的距离,也比较难以把握物体的长宽。
猫咪也拥有的嗅觉和听觉,在2010年,一项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表明,在一个地方释放老鼠气味,即便在六天之后野猫仍能够追踪老鼠的迹象。猫咪鼻腔中有一个叫做“犁鼻器”的化学感受器,能够帮助猫咪们监测环境中的微量化学线索,据此它们可以探测到周围其他猫咪的位置和状态。在味觉方面,猫咪并不出众,它们缺乏甜味的味蕾,而这在哺乳动物中较为少见。猫是食肉动物,它们的能量来自于蛋白质而不是碳水化合物。
今年一月份,科研人员对于出土于中国距今已有5300年历史的猫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其中有一个猫咪以米粟为主食。研究人员说,这有可能是人类喂养动物的一个线索。据此来看,中猫的历史要比之前预计的时间长得多。古代的猫可能并不是一个宠物,今年三月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古代中国,猫没有被驯化,而是与人类共生——这也就是说:猫独立于人类生存,与人类有互惠关系。不论在古代猫是否是宠物,这些中国的猫和所有其他家猫一样,都是一种名为非洲野猫(Felis silvestris lybica)的后代。200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随着谷物耕种广泛传播以及对鼠类防控的需求,非洲野猫在至少9000年前于中东某地被驯化。大约在9500年以前,一只猫咪同一个人一起埋葬于塞浦路斯岛(Cyprus),这是我们所知道的人与猫关系的早考古证据。13、猫咪和水手们保持着长期友好的关系:几个世纪中,猫咪在船上被驯养,不仅因为它们能捕捉鼠类,还因为猫咪往往被视为好运的象征。
14、猫咪参与航海旅程,也留下了它们自己的历史印记。在新英格兰到新斯科舍的沿海城市中,有10的猫咪患有罕见的多脚趾畸形。考虑到这些城市历史上的海上贸易,研究人员推测,这种基因突变的发病率之所以如此高,或许是由于18世纪时,一些商船中患有多脚趾畸形的猫咪在停泊期间上岸“休整”所造成的。
15、古老的家用猫画像发掘于埃及塞加拉的一座坟墓中,画中的家猫戴着颈圈,距今已有4400年的历史。
16、今年1月,一个包含99只猫的完整基因测序计划已经启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收集猫咪的DNA样本。这个基因测序计划的数据库将放在互联网上,供研究者自由获取。这些数据不仅可用于猫科动物的疾病研究,还可用于人类疾病的研究,例如糖尿病,因为糖尿病在猫科动物身上的发病方式与人类相似。
17、猫咪都是近视的,一般情况下只能看清3-10米内的物体,远处的景物则一片模糊。猫咪的视力仅仅只有人类的十分之一,大约在0.1到0.2度左右。由于猫咪的眼部构造问题,它们的夜视能力极强。视网膜内有一个叫绒毡层的细胞层,能够增强微光的强度并反射给视网膜,这也是猫咪夜晚(跑酷)毫无障碍的奥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