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我国近五分之一人口携带近视眼基因
近日,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专家熊瑛进行了一项关于近视眼基因的研究,发现我国一般人群中约有近五分之一的人是近视眼基因携带者。近视属于多基因遗传疾病,其中高度近视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这项研究不仅定位了与近视眼相关的致病基因,还探讨了近视的各种因素。除了基因因素外,长期近距离用眼、过多地近距离工作、受教育程度、居住在大城市、饮食习惯及电视和电脑的普及等都可能导致近视。
针对老一辈人中近视的发病率很低,而许多近视儿童的父母视力的现象,熊瑛认为,除基因外的诸多因素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视眼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据估计,全世界患近视眼的人可能超过一半。亚洲人的近视眼发生率远高于欧美人。中国和日本近视眼发生率超过70,在中国大学生中甚至超过90。新加坡的近视眼问题也非常严重,其发生率随着受教育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全球各大城市的近视眼情况也不容忽视。例如,日本东京、墨西哥城、纽约等地区的人口众多,同时近视眼的发病率也相当高。
全球人口多的中,中国的近视眼问题尤为突出。据推测,全球近视人口数量庞大,影响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尤其在中国,近视眼的发病率随着城市化、现代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不断上升。
对于近视眼问题,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和预防。除了基因因素外,我们还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对眼睛健康的影响。只有通过全面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近视眼的发病率。《北京晚报》2002年6月11日报道:“去年北京市参加高招体检考生84362人,其中完全合格的仅占18,专业受限的占82,而受限者90是因为视力不足。”该报在同年6月12日报道:“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患近视眼人数居世界之首。在近视眼患者中,学生是主流。其中小学生的发病率为22.78,高中生为70.34,大学生则高达76.74。目前,这一数字仍呈上升趋势。”
2002年底,有媒体报道,我国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很大改善,惟有近视眼和龋齿的发病率有增无减。其中,因为受升学压力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近视眼防治形势为严峻。近视眼患病率小学为21.0,初中为43.6,高中则达到66.5。而且,升学压力和生活现代化相关的环境因素,如电脑普及等,还将对近视眼患病率产生持续影响。
近视眼在中国人,特别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成为严重问题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至于我国有多少人患近视眼,笔者没有看到确切的统资料。如果按50发病率的保守估计,应在6亿人左右。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是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大部分人近视是因为长期不健康用眼导致的,也有部分是与遗传因素有关。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睫状肌经常处于收缩状态,导致调节紧张或调节痉挛。晶状体失去了睫状肌的牵引就会增厚变凸,转为看远处时,焦点落在视网膜前面,看东西就会不清楚。时间久了就会引起近视。
近视的产生原因有多种。一般是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睫状肌经常处于收缩状态,导致调节紧张或调节痉挛。晶状体失去了睫状肌的牵引就会增厚变凸,转为看远处时,焦点落在视网膜前面,看东西就会不清楚。
近视也与遗传有关。父母近视,孩子有可能更容易近视。但目前大部分青少年近视都是因为后天不注意保护眼睛引起的。
2022年全国小学生近视率是35.6。7岁~12岁小学生、13岁~15岁初中生、16岁~18岁高中生及19岁~22岁大学生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1、74.36、83.28和86.38。据卫健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小学生近视率为36.0,初中生近视率为71.6,高中生近视率为81.0。
中国学龄儿童超重率从1985年的1.1上升到2014年的20.4,肥胖率从0.5上升到7.3,近几年这个数据仍在提升。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呈现“增龄递减”的现象,大学生体质达标率较中小学学生更低。
要做到“一增一减”,即减少学业负担、增加户外活动,阅读书写时能真正做到“一尺一拳一寸”。根据现有的近视研究资料,阅读写字姿势与近视发生发展有很大关联,良好的姿势应该从小孩子开始抓起,家长和老师在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中要共同承担培养责任。家长还要做好监护者的角色。有效监控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强度。
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中近视防控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近视防控目标是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集中、敏感的一个。
近视眼被列为世界三大疾病之一,全国近视眼人数竟已近4亿,其中青少年约为2.7亿。我国人口近视发生率为33,是世界平均水平22的1.5倍,发病率仅次于日本,占世界第二位,每年新增近视眼约为6。其中,我国学生近视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人数居世界之首,近视发病率高达50至60。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28、初中生为60、高中生为85,而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我国8~12岁的小学生中,约有47个儿童就有一个近视眼,近视发病率约为23,中学生约为55,大学生约为76。
近视眼患者需要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各个方面全方位进行护理。青少年近视眼的形成原因相当复杂,概况起来不外先天遗传原因和后天环境因素。前者占20,后者占80,父母双方若有一方为高度近视,子女遗传率为56,若双方都为高度近视,遗传率为100。而环境因素是可以通过改善用眼环境和注意养成良好用眼习惯来加强对近视的预防。避免近视的主要手段有:减少孩子负担、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增加室外运动和注意眼睛保健四大类方式。